您现在阅读的是
老怀表文学www.laohuaibiao.com提供的《重生不涨智商》70-80(第5/15页)
到自己订的位子上,没坐一会儿,果不其然谢元衡卡着点来了。
瞧着谢元衡一步步上楼,脚步不急,却带着股压着的劲,陆暄和莫名觉得他来势汹汹,再一看脸色,沉得仿佛这天都要下雨似的。
陆暄和倒也不意外,天天和仇人当同僚,谢元衡心情不好是经常的事,他高兴反倒少见。
“怎么?范首辅又与你不对付了?”
谢钧落座,瞟了一眼陆暄和,又收回视线放到空桌上:“嗯,你找我来是想说什么?”
一提到这个,陆暄和当即让伙计上了壶建康酒,也是鹤鸣楼最贵的酒,提着酒壶亲自将谢元衡和自己的酒杯都斟满。
陆暄和举杯笑道:“我与表妹商量着要定亲了,这桩姻缘,还得多谢你。若不是你当初让我去查她和栖棠的身世,我也不会和表妹打交道,这杯酒必须敬你。”
听了这话,谢钧桌下的手都攥了拳。
确实,若不是他插手,陆暄和与林二小姐根本不会相识。
陆暄和说完就一饮而尽,垂眸发现谢元衡没喝,甚至脸色瞧着更沉了。
多年好友,谢元衡竟是一句恭喜都没有,但算了,这家伙一向内敛。
而且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他为何兴致不高,从前他们两个都无姻缘,时常一起饮酒吃茶,日后等他成婚,可就只剩谢元衡孤零零一个了。
陆暄和又斟满一杯酒,举杯道:“多谢你牵线了,愿元衡你也早日觅得佳偶。”
谢钧眼神微闪,杯沿在唇边顿了顿,终究一饮而尽。
他道:“那借你吉言。”
第74章 扬花
农历四月初, 这天亮得越来越早,天气也逐渐热起来,清早林蕴如往常般往地里去, 到了地方, 却发现一大波百姓正围在她的地旁,一个个伸着脑袋望, 很是兴奋的样子。
自从三日前,林蕴地里的麦子抽穗了,不论是支持林蕴的百姓,还是反对她的, 都时不时来她的田转一转, 一个个比林蕴都更关心她地里的情况。
林蕴这块地的人流量堪比旅游景点了, 为了保障小麦的光照通风, 林蕴甚至同他们商量一家只派一个人来看看就好, 别来太多人。
至于百姓们为什么这么关注?
自是因为抽穗期的小麦虽然看起来有穗子了, 但其实只是一个空壳,里面没有麦粒, 只有开花了, 才可能授粉灌浆结实, 真正收获麦子。
林蕴这片田因为施肥操作好,比其他百姓的种麦进程早个五六日。
百姓们一趟趟跑到林蕴这里,不只是在关注她地里的情况, 更是在看没在地里越冬的麦子真能扬花吗?
他们今年真的能有小麦收成吗?
人群挤挤挨挨, 有眼尖的瞧见林蕴来了,当即扬起笑脸,招呼道:“林小姐!你的麦子扬花啦!今年麦子有收成哩!”
离得近,林蕴发现目之所及皆是笑脸, 即使早有准备,但真的听到小麦开花的这一刻,林蕴咧开嘴,露出和这些百姓如出一撤的笑容,她喃喃道:“真的吗?我看看。”
百姓们自动给林蕴分出一条小道来,林蕴上前看,小麦开花时间极短,也并不是齐刷刷一同开花,但此时穗间的确坠着小小的黄色的花。
看着星星点点的麦花,听着耳边的赞誉与笑声,这花明明比林蕴预想中还要早开两日,却又让林蕴感觉——
这花总算是开了。
无形却压在身上的重担总算卸下了,一股酸涩感冲上鼻腔,林蕴大口呼吸两下,压住涩意,她扬起笑同围了一圈的百姓说话,语气还是和从前一样诚恳:“麦子开花,九麦法切实有效,既然已经确定会有收成,大家回去要好好照看才是。”
“我之前肥施得好,麦子分蘖得多,但并不是所有的分蘖都能长得好,我会去除瘦弱、抽穗晚的分蘖,只留下两到四个强壮蘖。”
杨二旺当即不解地问:“好不容易才分这么多蘖,再弱也能有点收成,为什么要去掉呢,这不是减产了吗?”
林蕴解释道:“去了弱的,不争养分,强的才能长得更好,不仅不减产,还会增产。而且去掉长势一般的分蘖,麦田更疏朗些,麦子也不容易患病。对了,等之后扬花期,麦子容易得赤霉病,你们注意往地里撒些草木灰预防……”
从前林蕴也是这样殷殷相劝,但大部分人都将信将疑,如今林蕴还是那位林小姐,林蕴的态度也没变,百姓们却开始变了。
在扬花的麦穗前,他们终于信任她了。他们学习,而不是质问。
观察一番林小姐如何挑选去除弱小的分蘖,围着的百姓才慢慢散去,有人欢欣鼓舞,他们之前不知道能不能有收成,但还是积极养护麦田,甚至用了林小姐的新法子,效果都不错。如今林小姐的麦子开花,他们今年也定有好收成。
这些人三三两两走在一起,交口称赞林小姐:“果然是神农弟子,我看今年大家地里的收成谁也越不过她,之后林小姐怎么做,我们过来学就是。”
另外一些人却忧心忡忡,譬如吴强田皱着眉头,如今这麦子开花了,他实在庆幸自己听了吴志的话,把田给种上了,不然旁人丰收,他们今年颗粒无收,这日子如何过下去。
但问题是他家都认为这春种夏收的麦子不会有收成,所以态度敷衍,吴强田越走越快,叫上自家弟弟:“快些走,我们赶紧回去整整地,再去猪圈刮一刮墙,还有什么草木灰什么的也都弄起来,既然有收成,那可是口粮,皮子都紧起来干!”
围观小麦开花的事不仅发生在宛平县,林蕴在各个县的田地周围都聚着人,“九麦法”有用的消息如同一颗小石子砸入平静的水面,泛起一圈圈的涟漪,经久不绝。
全皇城的百姓吃下这颗定心丸,不论此前什么态度,如今都是为了眼前这口能吃到嘴里的饭而拼搏起来。
***
林蕴上午还在宛平,下午就和赵老一同到了大兴。
这些日子太奔波,林蕴下马的时候感觉腿都有些软,看着一旁赵老精神矍铄的样子,她是自叹弗如,真希望她到赵老这个岁数也能有这股牛劲儿。
赵弘简打趣林蕴道:“小友,如今你在皇城可真是个名人,方才路上的农人瞧见你的身影就抬手打招呼,甚至他们连你的马都认识了。”
林蕴如今和赵老相熟,对这位“老友”说话也没那么多忌讳,跟着自嘲道:“那多亏了我这些日子来回‘流窜’,满皇城地转,才能混了个脸熟。”
这对忘年交有说有笑地走进育苗室,距离嫁接那日,八九天过去,育苗室的遮光帘已经完全去掉了,他们在吴二妮的带领下一路瞧过去。
比起一开始独挑大梁的局促,吴二妮自如许多:“每日我都安排屋里通三次风,我们苗准备得多,小姐说过用草木灰涂在移栽切口成活率会提升,我就安排了一半涂,一半不涂,最后涂的那些,活下来的要高两成。”
“还有正如小姐所料,靠接法活下来的苗更多,但劈接法切口恢复得更快。”
“我不会写字,字是求了赵老的管事刘伯帮忙写下来的。”吴二妮又递过几张纸,上面有画有字。
吴二妮没说的是,她如今每晚回去,除了想种地的事,就是在学写字。对着刘伯写好的字,一个个想是什么意思,然后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。
林蕴接过打开看,上面图文并茂地讲解了这次嫁接的过程,以及中间不同的操作对成活率的影响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请收藏
老怀表文学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