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怀表文学 > 百合耽美 > 重生不涨智商

110-12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.laohuaibiao.com提供的《重生不涨智商》110-120(第2/13页)

心农事和农时,知晓江浙的早稻已经在收获,有的农人已经在准备插晚稻的秧苗了。

    “我这边需要两个工匠帮我做些工具出来,不知刘大人可否帮忙安排一二?”

    刘同知自然不无不可,一口应下,道明日就让人去驿站听林蕴的吩咐。

    林蕴没喝酒,等吃得差不多了,林蕴放下筷子,问道:“都察院徐御史去岁离京来了江浙,我与他在京中打过交道,想着异乡若顺路可以去拜访一二,不知他如今在何处?”

    刘同知夹菜的动作略停,他倒是不意外林蕴和徐正清认识,都在皇城,又是有头有脸的,认识很正常。

    林司丞提徐御史,怕是想警醒他们,她在朝中有人脉,让他们莫要做事不上心,糊弄她呢。

    刘同知放下筷子擦了擦手指,方才答道:“徐御史确实在江浙各府都转过一圈,也来过杭州的,但三个月之前,他就去赣州了。”

    赣州?

    桌面下,林蕴没忍住握紧了拳头,面上却只是好奇:“陛下让他来江浙,他如何去了赣州?”

    徐御史的行踪,江浙官场人人知晓,不是什么秘密,刘同知据实以告。

    徐正清原查的是良田被侵一案,然辗转各府架阁库,账目、田契皆合规无错。

    “徐御史又复调卷宗,发现去岁有十几个百姓状告的记录,但他们后来被证实是诬告,与官绅有龃龉罢了。后来这些人不在籍,皆被派往外府服徭役,徐御史想调查一番,于是就去他们服徭役的赣州找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事也真是赶巧了,陛下想建宫殿,要差人去赣州山区伐木,从江浙抽丁抽到了他们。徐御史也是尽职尽责,想同他们交谈一二,这才追去了赣州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想来这次来江浙是碰不上,那我同徐御史只好回京再聚了。”

    林蕴面色如常地离开,回了驿站,等关上门,她崩溃到忍不住拿头往桌子上“邦邦”磕了两下。

    不是,徐正清到底为什么这么能跑啊!

    第112章 插秧

    痛快给自己磕了俩响头, 林蕴还是郁闷,她焦躁地在驿站的屋中直踱步。

    林蕴觉得送信一事,她必须得转变思路, 她不能只指望着找到徐正清。

    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 上一个循环中,既然锦衣卫派人来杀她, 定是从哪里查到了证据在她手上。

    由于不想重开,谢钧出手挡了一下锦衣卫,替林蕴赢了一个时间差,林蕴本是想抓紧这个时机, 赶紧来浙江, 把证据送给徐正清。

    但没想到她追着徐正清跑, 徐正清追着人证跑, 个个都恨不得跑断腿, 结果却谁也没追上谁。

    徐正清不在江浙, 难不成林蕴还要追去赣州?

    在江浙种完地,又请命到赣州山里种?

    先不说锦衣卫背后的人会不会放过手握证据的她, 给不给她时间玩你追我赶的游戏, 就算林蕴真追去了赣州, 也不一定能找到徐正清。

    毕竟怎么可能那么巧,那些人证恰巧就去山里服徭役,林蕴猜想背后之人定是觉得杀了他们太显眼, 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, 所以把人丢去荒山野岭,让人找不着。

    既然能丢到赣州,说不定等徐正清快到了,能把人再换个地方, 林蕴不可能这么跟着永无止境地追下去。

    既然已经被人注意到了,这烫手山芋必须快些丢出去。林蕴缓缓吐出一口气,如果不找徐御史,她这封信还能给谁?

    她刚入朝堂,前朝的事情还没摸清楚,不知道这桩吞并民田的恶事背后站的到底是谁。

    林蕴心烦意乱,从箱笼里取出一本书,是《金刚经》。

    出发前,袁嬷嬷特地塞到她的包裹中,同她说烦躁的时候看看能平心静气。

    林蕴按捺着性子,一字一句往下读,翻了几页,看到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。

    经文劝人看破、放下。

    林蕴思索一二,合上了经书。

    林蕴自然不是开悟了,而是发现佛经不起作用,对她这种俗人来说,看经书不能让她超脱,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心平气和。

    林蕴起身打开门,探头叫道:“时迩,时迩,我有事想问你!”

    ***

    “时迩,你之前在谢大人府上当暗卫,朝中局势你可有了解?我初入官场,前些日子纵使授了官,也都在忙农事,无暇了解,今日去了杭州府,方觉得官场上都是人精,得先对底细了解一二,才好知道如何应对。”

    从前林蕴去参加学术会议,对于感兴趣的大牛,都是先查学术背景和论文发表,找到共同话题。显然大周官场没有强大的网络搜索工具,林蕴自小半年前开始,有时间就读大周的邸报。

    大周的邸报里面都是皇上发了什么谕旨、大周全境有无什么灾祸,谁又弹劾了谁、朝中因为什么事在吵架、哪些人当官了、哪些人坐冷板凳之类的。

    据说当今陛下刚即位时,十分勤勉,京中的邸报是日日都发的,但近几年皇帝怠政,邸报是数月一发。

    林蕴是想进步,通过邸报来了解朝堂的最新动向,可惜邸报半年才发三期,甚至有一期是在吵日食,还有一期是在吵林蕴能不能当官。

    林蕴只好又找了前几年的邸报,消化了些版本落后的旧事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碎片化的信息,林蕴对于大周整体的官场情况还是一知半解。

    时迩在谢钧手底下待了很长时间,对于朝事的了解的确比林蕴这个半桶水要多不少,在不背叛旧主的情况下,时迩捡了些能说的:“浙江是范首辅的大本营,范首辅又与谢大人向来不和,小姐如今在户部做事,在浙江还是要谨慎些行事。”

    范光表籍贯浙江,他入阁后提拔了不少同乡后生,笼络人心,占据这块肥地捞了不少银钱。

    当然时迩说的是江浙的官员与范光表站在一处,百姓站不站他可说不准。

    “不过皇命在上,小姐你又是专心农事的,问题不大。”

    地里粮食变多,对谁都不是坏处,大家也许会抢着怎么分,但要说把碗给砸了,那除非真急眼了,否则做不出来。

    浙江的官员听范首辅的,那浙江的知县侵占土地,是不是也有他撑腰?

    既然这样,她手里这份证据是不是可以给谢钧,借他之手闹大这件事?

    谢钧和范首辅在邸报上展现的龃龉也不少,近几年格外多,每隔几张纸就能看到【范、谢各持己见,尚未决议】,还有他们在邸报上几乎从不附议或赞成对方的政务。

    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,再加上时迩的背书,这关系不好不可能是装出来的吧?

    林蕴皱着眉头,心想为什么非是谢钧呢?

    不同于把证据给其他人,看情况不对,说不定可以重来,但同谢钧坦白,重来两个人都带着记忆,没有容错的空间。

    若这是她自己的事,凭借着过往的交情与相处,林蕴可以赌一把直接给谢钧,但这是原身的遗愿。

    林蕴张了张嘴,想问时迩谢钧和范光表究竟为什么不和,话到唇边,却又咽下去了。

    她想到上次同谢钧见面,谢钧在饭桌上聊他对变法的期望,沉静又坦诚,对林蕴没有丝毫的避讳。

    林蕴突然觉得,比起通过他人之口,得到消息后又一知半解地猜来猜去,她是不是可以直接找谢钧聊一聊?

    如果她问的话,谢钧会告诉自己吗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
老怀表文学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老怀表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老怀表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目光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