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怀表文学 > 现代言情 > 当我成了女配的姨母(穿书)

110-12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.laohuaibiao.com提供的《当我成了女配的姨母(穿书)》110-120(第8/11页)

问道,“是不喜欢吗?”

    女郎耷拉着脑袋,摇头,“没有,就是她们说,这些都不是闺阁女子该学的。”

    这是听到别人说闲话了。

    阮秋韵了然。

    她没有反驳外甥女的话,只是反问,“那什么才是闺阁女郎该学的?是针织女红?还是管家中馈?难不成筠儿想要学这些?”

    赵筠不假思索地摇头,她早就及笄,按照常理而言,也是时候开始学习

    阮秋韵笑了笑,道,“没有人规定人必须要学什么,可学习技能无外乎就两种。一种是你需要的,一种是你喜欢的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女性能拥有的选择太少了,女郎学管家中馈诗词歌赋针织女红等等,几乎是为了迎合夫家能够成为一位合格主母的要求。

    阮秋韵垂眉看着怀里的女郎,眼底逐渐浮现出些许复杂,赵筠目前学习的一切,她是一清二楚的,毕竟……这也是她这段时间推波助澜的结果。

    阮秋韵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对不对。

    可她的确不希望外甥女长成如同原著里那个“赵筠一样的人物,如今靠着出褚峻而拥有的一切外物都有失去的可能,可强健的体魄,理性的思维,稳定的心性等等这些通过学习锻炼而获得的东西,都是属于自己的,能够保护自己的能力……哪怕以后她这个姨母不在了,赵筠起码也还能拥有自保的能力。

    所以从一开始,在安排给筠儿的课业方面,就没有所谓针织女红这些,可想了想,又觉得自己不能过于霸道,又说,“筠儿要是也想学这些,也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赵筠闻言,脑袋摇地飞快,连连拒绝。

    阮秋韵失笑,“那好,还在意别人的话?”

    “不在意了。”将脸埋在姨母怀里,赵筠瓮声瓮气地说着,嘴角再也压抑不住般上扬,弯弯的眼眸里淬满了笑意。

    其实本也没有多在意过,她只是担心姨母会不喜,她只要姨母喜欢她就好,旁人她管她们死活呢。

    任由外甥女腻歪在自己怀里,阮秋韵神色柔和,赵筠略微抬头,不经意间就注意到案上的信笺,眉目微敛。

    信笺已经被摊开,密密麻麻的字赵筠没有看清,只注意到信笺后落款的一个族徽。

    是从信都来的信笺。

    是褚氏。

    阮秋韵没有注意外甥女的目光,在安慰完赵筠后,她的注意力又重新放在了信上。

    第118章 第 118 章 凉州,陇西郡。 ……

    凉州, 陇西郡。

    天气渐寒,空中零星飘着霜雪。

    被突然唤来的陈信看了眼上首主公的神色,并没有看出异样, 只得接过奴仆递过来的书信,仔细地看了起来,眉头时不时拧起。

    这是一封自盛京来的书信。太皇太后字字泣血,盼着自家主公归族归宗,用刘氏一族这些年所积攒的全部人脉和底蕴恳求自家主公认主归宗。

    刘氏一族累年的积攒……陈信有些乍舌, 这手笔着实不小了。

    自前朝始,彭城刘氏便是赫赫有名的世家,祖辈不乏位高权重的朝堂高官, 桃李满天下的博学大儒……而在今朝出了太皇太后这么一位刘氏皇后后,所诞下的儿子先帝成了一国之君, 权势更是如日中天。

    这番诚意在陈信看来,的确不亏, 只是不知道主公有何想法,陈信将书信呈回,看了眼上首的主公,又缓缓敛眸垂下, 作为幕僚,他是清楚主公的身份的……主公怕是对刘氏一族有怨的。

    敛起心思, 陈信拱手,“如今皇座上的小皇帝和太皇太后并不亲近, 听闻自宣平公府灭门后, 太皇太后身子日渐不佳,想必已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了。”

    刘氏大宗主支大宗一脉,如今除了刘观舟这姐弟俩, 也就只有主公了……想来,太皇太后是生了托付的心思。

    陈信一番话的确有道理。

    齐牧起身行至窗边,宽大的袖摆落在窗前被寒风吹起,他眉目淡然,端正清雅,声线里透着莫名的平静,“那你觉得本君该怎么做?”

    陈信思虑了片刻,最后还是拱手坦言,“属下不敢妄图揣测主公的决定,只是……此举于主公于大业而言,的确是利大于弊。”

    身为谋士,陈信理所应当是从大业的角度去斟酌的,无论主公听或不听。

    利大于弊。

    齐牧唇角勾起,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**

    “……近些年来,凉,益两州军营统帅照常更迭并无异样。只是龙武将军等人的嫡系家眷俱不在京中,早已不知去向。”

    “凉益两州的都督形同虚设,六大边营的兵权在这五年间完全整合,也入了齐牧手中。”

    大周开国便是封地异性王起兵,因此在得位后也格外注重兵权。

    为了防止拥兵自重,自太祖开朝以来,中央的兵力远胜于地方的兵力,而戍守大周边域的统帅更是五年一换,在五年戍守期间,其亲眷族亲一律留在盛京,无令不得外出。

    持续了近百年的情况在西北戎狄屡次大规模侵扰大周后才改变,为了更好地戍守边域,冀州的兵力增加了一倍不止,逐渐超过了盛京的驻军,可戍守统帅的更迭却从未变过,甚至还将五年改成了三年。

    这么些年,唯一的例外也只有平北王,毕竟有能力戌守西北,大败戎狄的如今只有平北王一人。

    “齐氏。”仲羽笑了笑,“虽说亦是世家大族,可于京中不显,以往倒也看不出他们还有这般心思。”

    有名的世族大多了解,齐氏虽也是百年世族,可无论是名声还是底蕴都稍差一些……仅凭齐氏真的能撑起六大边营的军力?能够悄无声息地地转移走京中贵眷?

    听着下首的禀告,褚峻面色平静,只问,“当初被送出的刘氏姐弟是不是也在凉州?”

    “是的,主公。”

    荥阳疫疾时曾审问过两个罪魁祸首,自然也是问出了两个刘氏子弟的下落的。昔日朝堂上的刘氏子还曾为凉州税粮一事遮掩过,如今刘氏余孽更是潜逃凉州……这刘氏和齐牧之间,又是什么联系?

    什么联系才能让刘岱冒天下之大不韪吞税粮作假?什么联系才能让宣平公安心遣自己最看重的嫡长孙嫡长孙女去避祸?

    无论什么联系,齐牧得到了刘氏一族多年来的照顾是毋庸置疑的,褚峻靠着背椅,眉骨下压,似笑非笑,“本王倒是疏忽,养出了祸患。”

    整个堂下静了一瞬,垂眉敛目。

    这话没错,这些年他们为了彻底击溃戎狄殚精竭虑,即便是放了人手压制着朝堂,却也难免有所疏忽。

    待散去后,仲羽并没有离开,反而是继续端坐在椅上,悠哉悠哉地用着茶点和热茶。

    褚峻瞥了他一眼,仲羽笑了笑,也没有卖关子,起身拱手直截了当道,“属下听闻褚氏又来人了,贺喜主公。”

    “你贺什么喜?”

    仲羽不紧不慢,“褚氏再次谴人过来,想必是挂念主公的,主公重回宗族指日可待,自是大喜。”

    褚峻把玩着怀里的香囊,闻言神色不变,“本王已命人制了族谱,族谱上如今唯本王和王妃两人。”

    自从被除宗,他就从来没想过归宗,以前是不在乎,如今是不愿,他不需要会压在夫人头上的长辈。

    仲羽不意外,他放下茶盏,看着上首垂眉的主公,语气认真,“主公的决定,属下并无异议……只是,我等追随主公,总会盼着主公后继有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
老怀表文学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老怀表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老怀表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目光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