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老怀表文学www.laohuaibiao.com提供的《重生不涨智商》120-130(第2/14页)
林蕴当即应和:“确实如此,我对江南没有庄头你熟悉,日后若还是有这样的疏漏之处,你尽管提醒我。”
林蕴很高兴钱庄头有更好的办法,她早说过,她从不觉得大周的种地人没她聪明,她是站在现代文明的肩膀上,但钱庄头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,他们一起集思广益才是最好的。
就是等过几日詹明弈到的时候,她没办法再吹她是如何想到给秧盘刷桐油的故事,只能同他说他们折腾半天的精妙设计都用不上了,没有成功惊艳出场,反倒被打脸了!
被打脸的林蕴满脸笑意,叫时迩过来,道:“时迩,我手脏,你在荷包里取一锭银子给钱庄头,这是他献策的奖金。”
钱庄头一开始还不想收,却发现林司丞身边这个丫鬟可真是深藏不露,劲儿大得出奇,钱庄头根本拗不过她。
再加上林司丞说什么“我是上官,本该赏罚分明,这钱你该收”,钱庄头最后还是收下了。
攥着手心沉甸甸的银锭,他主动道:“明日我同司丞你一块去育秧,我们一起试试这法子,这样我从头就参与,日后你回皇城了,我也能照例推广开来。”
听到这话,林蕴怔了一下,之前总是她拉着钱庄头念叨这些新办法,但钱庄头是不主动掺和的,如今竟要同她一起做事了!
她想拉拢的人正主动朝她走来。
第122章 通信
等林蕴从山间的冷浸田中回来, 已经是傍晚,天边红霞似火。
林蕴进驿馆,与提着食盒出去的如意撞了个正着, 如意鼓起脸颊, 懊恼道:“平时小姐回来得晚,饭菜订早了我怕口味不佳, 小姐你饿不饿?饿的话我就让钱大驾车送我去,这样回来得快些。”
驿馆是有饭菜的,但的确是粗茶淡饭,小姐每日辛劳得很, 也没什么奢靡的爱好, 就图这两口吃的, 于是如意都是提前去酒楼里订好了再带回来。
林蕴摇摇头:“不着急, 中午吃得晚, 我再回去吃两块糕点垫垫, 晚饭吃晚点没事。”
如意稍稍放下心:“好,今日的信我送到小姐屋里的案上了, 我速去速回。”
行了个礼如意就小跑着出门, 林蕴见了叫身后的钱大:“钱大, 你还是驾车来回送一下如意。”
想到什么林蕴补充道:“都出门了,你帮我到广云楼带一碗西湖莼菜汤吧。”
等钱大和如意离开,林蕴带着时迩上了楼, 洗了手垫了两块荷花酥, 有点干巴,就了一口茶,顺了下去。
等不噎了,林蕴坐到案前, 看了放在正中间的信一眼,信封上还是那句【林二小姐亲启】。
不过这信封里不像是只装了信,因为中间鼓起来一块,应该是装了什么小物件。
三日一封,大概是收信成了习惯,林蕴利落拆了信。手指触到圆形块状,她微一怔,捻着取出。
圆盒半个掌心那么大,外圈用深色木头打磨得平整光润,中间不知镶嵌着一块玻璃还是琉璃,里头嵌着细细一枚指针,两端削尖,在盒中缓缓旋转,最终稳稳指向一方。
林蕴有些意外,这不是指南针吗?
暂时放下木质小盒子,林蕴抽出信纸,今日有三页纸,这几次谢钧的信是越来越长。
林蕴有些想不明白,谢钧平日里除了讥讽驳斥,其他时候话都不算多,在信中竟然总是能洋洋洒洒写一大篇。
大概是怕通信泄露消息,谢钧没在信中聊太多公事,没说他在宁波调查情况如何,只讲他一路见到的新鲜事。
【宁波是三大市舶司之一,有不少外来奇珍,我在坊市间看到一台西洋钟,一见到就觉得林二小姐应当会喜欢,我观你每次计算时辰都有点迟疑,只可惜这钟太大,十分笨重,不便于携带,我给谢家在宁波的铺子留了信,若是他们日后见到小巧些的钟表,我再买来赠你。】
【宁波作为港口,海运繁盛,我在此处见到了十分精妙的罗盘,比平日里我们知道的要小许多,甚至能随身携带,木质外壳,两头似针,我买了两个,等日后林二小姐再往山里去带上它,更安全些……】
看到这里,林蕴将刚刚放在案上的小木盒又拿起来放在手中,挪动之间,正中间的指针晃悠悠转了几圈,迟迟不肯停下,林蕴的心绪亦然。
即使晃荡得久些,但指针终究会停下,稳定地指引方向,林蕴看着停下的指针发了会儿愣,再次移开视线,接着看信。
聊完这几日宁波的新鲜见闻,谢钧如前几次一样,又给林蕴推荐起江浙菜色。
【上次推荐的广云楼西湖莼菜汤不知林二小姐喝没喝?是否合你的口味?莼菜汤都不错,但广云楼做得格外好。你如果喜欢的话,这两日可以再尝尝清朗斋的糟油茭白和盐水河虾,都是杭州这边的特色,夏日炎热时吃起来爽口解暑。】
谢钧的信不像他平日里说话做事那般严谨,颇有几分随性,刚聊完吃的,又提到林蕴最近的回信。
【听你之言,杭州府的皇庄庄头颇具才干,并且有为你所用的意思,此乃好事,在朝为官,想往上走,不说结党营私,但手底下得有几个能人。招揽人才,不过是看准他们所需,世上之人不外乎爱财、爱名、图志、惜家,对症下药即可……】
讲完了如何招揽人才,谢钧这封信谈天说地的,只有最后一句才像一封报平安的信,他说【我这里一切安好。】
准确来说,只有半句,因为下半句就是——
【不知林二小姐这两日可好?盼回复。】
林蕴顿了顿,自从她回了谢钧的第一封信,后面每一封他都问她近来可好。
明明最开始定的是谢钧向她报个平安,最后发展成两个人通信往来。
大概是初一已经去过,十五也不好缺席,林蕴认命地展开空白的信纸,提起笔,写她这里也一切顺利,稻棉这边都进展不错,明日她会抽空再去看看桑田。
至于莼菜汤,林蕴这两日早出晚归,还没喝上,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滋味。
笔尖悬停时,外面传来时迩敲门的声音:“小姐,如意回来了,小姐先下来吃饭吧。”
林蕴放下笔下楼,如意正将食盒打开,将菜肴一一摆在桌上。
林蕴一眼找到那碗莼菜汤,拿着汤匙舀起一勺,入口滑嫩清香,汤纯味美。
又舀了一勺咽下,她已经想好等会儿信里该如何夸这汤了。
她抬起头同如意道:“明日的夕食去清朗斋买吧,我听闻那里的糟油茭白和盐水河虾不错。”
***
宁波。
天色渐暗,谢钧却还带着人在地里丈田。
宁波府虽然架阁库起了火,付之一炬,但府衙之下还有乡县,宁波知府孙铭古再过分,他也不敢将全府所有县的账目都烧掉。
除非他是想和朝廷和陛下直言他贪污得堵不上窟窿,已经要造反了。
再说了,账没有了,那粮仓里的粮食就堆在那里,是多是少可做不得假。
水路、车队的驿站调度、粮运记录也都有迹可循,而且宁波也不是铁板一块,总能找到两个心志不坚的官员,吓也能吓出点东西。
总之谢钧来了宁波,实地可查、证人可追、逻辑能还原,哪怕一页账本都无,照样能拔出萝卜带出泥。
表面上,谢钧做的事和他在杭州府一样,都是在测田,一开始孙铭古在一旁陪着,虽然频频抹汗,但也没有太慌乱。
这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请收藏
老怀表文学】